因为怕死年轻人们“买”出了一个千亿市场 【经纬低调分享】
在现代社会,慢性疾病年轻化与生活上的压力的双重夹击下,年轻人的健康焦虑愈发显著。他们一边熬夜加班,一边通过购买家用医疗器械来寻求心理慰藉和健康保障。
从血糖仪、血氧仪到按摩仪、制氧机,这些曾经属于长辈的“专属用品”,如今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据《“618”消费洞察报告(2024)》显示,家庭诊疗仪器品类销售额增长迅猛,血糖仪销售额增长超40%,而“00后”对家用医疗器械的搜索热度位居第一,搜索量同比增速达159%。
年轻人购买家用医疗器械的背后,是健康焦虑的直接驱动。《2024年95后保障意识趋势调查报告》显示,95后最担心的三件事分别是自己的健康、父母的健康和失业的焦虑。面对不健康饮食、活动不足、超重肥胖、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大、睡眠不足等问题,年轻人难以通过传统方式改善健康情况,只能寄希望于医疗设施的即时监测。
然而,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操作不当、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等。本文用几位年轻人的故事深入探讨年轻人购买家用医疗器械背后的动因,以及这一现象所反映出的社会趋势和潜在问题。
在年轻人们积极尝试三伏贴、足疗、按摩、运动等方式,试图挽回健康,却最终发现这些“保养”手段见效慢的同时,自身还面临着睡眠不足、职场“内卷”、饮食不规律等现实压力后,年轻人们开始寻求更高效、简洁的健康管理方式。
本期显微故事,就将走进年轻人们的“新宠”——家用医疗器械,去了解年轻人买买买背后的故事。
从25岁开始, 因 目睹身边不满30岁的朋友确诊“二型糖尿病”后,徐维就患上了“血糖恐惧症”。因工作忙碌,长期吃外卖,徐维生活并不健康。前年“阳康”之后,徐维的焦虑达到巅峰。
她在网上找到糖尿病的症状一条条分析,发现了自己有“三多一少”(吃得多 、喝水喝得多、尿得多)的三多症状后跑去医院测血糖,发现了自己空腹血糖合规后,没一段时间,她又担心自己“喝点冷水”也长胖,是胰岛素抵抗的结果。
胰岛素抵抗又称为糖尿病前期的病症,指的是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或)胰岛素反应性下降的状态,如果胰岛功能不足以弥补胰岛素抵抗的缺陷,血糖就会增高并逐渐发展为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某一种意义上是机体对能量过剩的一种代偿反应机制。应对胰岛素抵抗,最佳途径为调整饮食控制,降低身体内糖分摄入,保证血糖平稳,以逆转胰岛素抵抗。
“说到底还是要控制血糖”,但动不动就去医院验血太麻烦,加上每年一次体检周期太长,从家里长辈那里得到启发的徐维马上在拼多多上购买了一个动态血糖仪,贴在手臂上,开始随时观测血糖。
除了血糖仪,快速测温的体温计、血氧仪、血压仪、康复理疗仪等 家庭诊疗器械也开始走俏。某电子商务平台的《诊疗家庭化消费趋势洞察》中就曾提到,消费群体方面,
远超“90后”和“80后”对家用医疗器械的搜索量同比增速均为107%。“电子测温计、血糖仪、血氧仪、手腕式血压计,家用手持雾化器,还有简易吸氧机……”95后魏星向显微故事,展示着自己购买的家用诊疗仪器,他的脖子上还带着一个“护颈仪”,药柜里则堆放着各种试剂盒子。
当时因魏星一年之间增胖二十斤,并且伴有入睡困难等症状,体检指标上也有血脂、尿酸、血糖等多项指标预警,加上颈椎病发作后呼吸不畅、无法行走的经历后,有“濒死”体验的魏星开始格外关注身体健康。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按摩仪绝对是“标配”,还有人专攻“体寒难题”, 买了温灸仪、艾灸仪、温坐仪、砭石刮痧仪。想解决肥胖的人则买了号称可以减肥、治疗颈椎病的中频理疗仪、针灸仪。 还有人担心呼吸问题,在家买了个制氧机,或者口袋呼吸机。
在拼多多、淘宝、京东等电商热销10w+的家用诊疗仪器下面都可以看见如“给家人购买的”“父母很喜欢”的评论:
年轻人购买家用医疗器械的直接原因是健康焦虑。近日,《2024年95后保障意识趋势调查报告》发布,数据显示,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显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5%,血脂异常达40%。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形势复杂,慢性病患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不健康饮食、活动不足、超重肥胖、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原因,是导致慢性病的疾病的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虽然大部分的慢性病能够最终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来改善和预防,但对头顶高悬“失业”压力的年轻人来说,这条路很难走通。
“现在职场竞争如此激烈,动不动就可能面临失业,没办法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只能寄希望于医疗设施来监测,以便在出现异常时能早发现早治疗”
00后的唐诗喆说。去年因过劳导致体重增加十多斤,在校时是足球队主力的唐诗喆出现爬楼喘气、夜间打鼾等症状后,除了佩戴智能手环,还购买了便携式呼吸机、血氧仪等设备来监控自己的健康情况。另一方面,随着年轻人对家用诊疗设备的需求和消费能力逐渐显现,仪器制造商也在积极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推出更适合年轻人使用的诊疗设备。
以家用医疗器械中的佼佼者、深受年轻人们喜欢的可穿戴医疗设施为例,因体积小,方便使用,展现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施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施市场规模为220.8亿元。
2016年至2022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施行业共计完成了129次融资,平均每年融资次数达到数十次。
即使在投资者一致认为日子不好过的2023年,中国医疗可穿戴领域依旧有投融资事件发生。
在国际市场上,血糖仪三巨头之一的美敦力发力,以7.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生产可穿戴胰岛素贴片泵的公司EOFlow;另一血糖仪巨头雅培则早就在布局可穿戴领域。
与银发群体相比,年轻人对智能化产品的接受度更高,并且更注重持续性的健康监控,许多主打智能,能对年轻人进行周期性健康管理的家用诊疗设备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根据某电子商务平台的《诊疗家庭化消费趋势洞察》显示,用户在对家用诊疗器械进行搜索时,“智能”的搜索量同比增长70%。
在美观、舒适和使用场景上,商家们也在进行创新,除运动状态检测等更适合年轻人使用场景的产品,还有些小商家针对年轻人时尚的特点,开发出了“周边”, 如推出了血糖仪贴纸。
在年轻人和制造商的双向奔赴下,虽然中国的家用医疗器械起步晚,但依旧涌现出了许多新的领军企业。
如鱼跃,凭借着家用医疗器械,荣登国内家用医疗器械的第一品牌,2023年整体营收超过79.72亿元,其中仅制氧机在全球销量超过120万台。
致力于打造家用产品,号称“让家人更健康”的九安医疗,过去5年来股价也从4.75涨到了40左右,股价涨幅超8倍。
也难怪有人称“焦虑是最好的财富契机”,毕竟年轻的焦虑,又创造了一个风口,不是吗?
家用医疗器械,以其便捷性和对健康的即时监控而受到许多家庭的青睐。这些设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危害。其中操作不当是家用医疗器械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例如,血糖仪的准确性依赖于正确的采血和测试程序。如果手指消毒不彻底或血液采集不当,都可能会引起测试结果的误差,误导患者对自身血糖水平的判断。
在家用诊疗设备从业多年的老陈总结说。“家用诊疗设备的生产门槛并不高,只要拥有生产、销售资质,便能进行有关活动,行业小厂居多”
老陈称整个行业还处于草莽状态,且整体分散。这些小厂因资金、生产能力、产品设计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许多产品的质量、准确性及稳定程度并不能够确保,尤其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一些机器性能或许会下降。此外,家用器械具有大众商品属性,所以“销售经营渠道”也是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
“以前这一些产品以线下销售为主”,不少从业者大部分会选择优选公立医院附近,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躺赢,老陈称,
但如今线下渠道竞争已白热化。以药店为例,销售家用医疗器械,需要办理相关的资质,如果办理二类、三类医疗器械销售资质,不少地方对销售地的房屋面积、仓库、储存条件有要求,还要求店中配备医学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房租、成本的压力之下,许多有资质的店铺会优选选择“提成高”的家用诊疗设备做销售,因此那些进价低廉的家用医疗器械反而有了生存空间。
由于平台上家用医疗器械品牌琳琅满目,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了解其中差别,往往会通过销量、品牌、价格来进行选购,“刷量”在电商领域带已是“公开秘密”。“电商的优势是价格透明”,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线上卷走线下的流量,不少品牌会专门推出“电商款”,来避免消费者对比,来保证利润。
为了确保销量,也有不少商家铤而走险,以治疗噱头,对部分医疗器械产品做虚假宣传。
如制氧机,有商家打出“医用”或“氧疗”的概念来误导消费者——目前我国并没有区分医用器械和家用医疗器械,二者使用的是相同的管理条例,因此并不存在“医用级”概念。
然而,这些机器提供的氧浓度大多在93%以上,过度进行高纯度“氧疗”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通气量下降等问题。
矫正鞋垫、脉冲仪,更是夸大宣传的重灾区。根据医疗器械划分来看 ,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人类疾病或损伤,改善或恢复身体或精神功能的设备、器具、材料或软件。
从这个定义来看,矫正鞋垫显然符合医疗器械的范畴。虽然 《广告法》规定,医疗器械不得宣传功效,但相信你一定刷到过矫正鞋垫的“疗效”广告。
还有不少产品,功能应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却选择更改用途,摇身一变“小家电”,来误导消费者使用,比如红脉冲按摩仪。
短视频、直播购物兴起后,虚假宣传越来越猖獗,不少商家直接借由带货、评测由头植入暗广。
另一方面,国产机器凭借产业链优势可以“卷”价格战,直接威胁了进口产品的生存空间,于是出现了一批国外品牌的经销商称“国产质量”不行,以此获得空间。
“这个行业,大部分品牌没有售后”,老陈说,加上消费者并不具备维护家用诊疗器械的维护知识,“那坏了怎么办?只能换新。”
老陈见过太多,购买了家用诊疗设备想以防万一,结果“万一”来到时,设备没办法使用的场景。
好消息!2025年养老金调整已定调,3%涨幅走向引关注,钱袋子将如何变化?
16岁时花巴萨2300万!22岁佩德里已是大核&效力近200场 身价1.2亿
东契奇31+12+9湖人擒狼1平 勒布朗21+11+7兰豆华子合砍52分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当宝妈让孩子肆意尖叫时,宝宝肉眼可见的开心,网友:这是要开始准备说话了,妈妈多引导